盛开在中国的“英格兰玫瑰”——英国姑娘罗斯汉源扶贫纪实 黄洪 安文/图 2001年4月 27日 星期五 非公经济-第8版 老外在中国   英国“四川农村发展组织”主任罗斯·艾柯克来到四川汉源扶贫之初,本报 1411期曾报道过。4年多过去了,面对国家“友谊奖”、四川省政府“金顶 奖”,朱镕基总理称她是“传播中英友谊的美丽使者”,山民称她是“当代白求 恩”、“洋雷锋”,她却说:“在中国做一些有益于中国人民的事很好,现在我 无法丢下这里的扶贫项目,更无法离开这里的村民,要让大山里的村民走向富 裕,我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四川,离开中国。” 扶贫数载走出坚实的脚步   3月15日,笔者沿罗斯小姐的足迹,从川西的汉源县城搭乘40多公里的 公共汽车,再走了3个多钟头的崎岖山间小道,来到该县顺河彝族乡深山里的苏 古村小学,罗斯正在这里看望经她救助才得以返校读书的失学儿童。“我的工作 是帮助这里的贫困村民发展生产,提高生活水平。”罗斯说,“只要村民说我做 得对,不管工作如何艰苦,我都要继续做下去。”   从1996年开始至今,罗斯共向国外慈善机构募集到161.8万元人民 币,用于扶助汉源县42个扶贫项目;捐资35万元用于985名贫困学生重返 校园;资助人民币34.46万元建设17个人畜饮水项目,并使500亩旱地 变成了水浇地;开展社会环保造林项目5个,栽植核桃、桤木、板栗200多万 株;开展妇女小额信贷项目,向375户贫困农户发放小额贷款45.81万 元。罗斯还请来农、林、牧、果业技术专家到边远山区做科技兴农讲座上百次, 参训村民万余人……   “边远乡镇的村民也很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,只是限于山陡路远, 实现富裕的机会太难而已……这些地方虽贫困,但是没有受到污染,有着良好的 生态环境,充分利用生态资源,必将走出一条有别于工业社会的全新路子。”作 为社会发展学硕士的罗斯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。 吃苦耐劳奉献真挚的友情   几年来,罗斯小姐的足迹已遍布四川的宜宾、西昌、雅安、乐山等地。在汉 源的群山峻岭中,不论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呼啸,总可以看到一位满头金发,脚登 胶鞋,身背牛仔包,爬高山、攀悬崖、走羊肠小道的英国姑娘身影。罗斯每确立 和实现一个扶贫项目,从实地考察、论证、规划,到募集资金、制定实施方案、 签订施工合同、工程验收等,全部要她一手完成,仅募集资金就打了上万个电 话,发了上万封信。   在海拔1850米的皇木镇,居民长年吃的都是从土堰里流出的污泥水。1 997年的一天,罗斯徒步来到这里,顾不上休息就立即到农家调查。皇木镇党 委书记罗德君回忆说,罗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深入工地,顶着30多度高温, 为寻找确定安装水管的最佳路线,穿一件短袖衫,和当地村民们一块儿钻玉米 林、翻刺笆笼,双臂划破,一身汗水,也不会皱一下眉头。听说在坡度至少也有 七八十度的白崖子顶上有水源,罗斯硬要我们连拖带拉把她弄上崖去考察,实在 是太危险了,可她一点也不怕。   山区山高路远,人烟稀少,通往村寨的路多是蜿蜒曲折的凿在悬崖陡壁上的 羊肠小道。罗斯常常是带上干粮和被子,白天顶烈日冒寒风在野外调查,晚上忍 住蚊虫叮咬和老鼠跑叫借宿农家,在乡下一住就是好几天,要完成了工作任务后 才回县城。   皇木镇万盛村50多岁的陈锦秀说:“说实话,罗斯到皇木爬过的那些山, 好多我们都没有爬过,她在我家住了二三十天,经常是早出晚归,雨天一身泥, 晴天一身汗,哪里看得出是外国的娇小姐啊!吃的也简单,就是些洋芋坨坨,白 菜疙瘩,荞麦馍馍,再好点就是豆腐、清油、花生。”   万盛村60多岁的辜正华这样说道:“罗斯在群众中的声望比好些干部都 高,为啥子?因为她舍得干,吃得苦,讲科学,要是我们的干部都像她那样子, 农村的贫困面貌早就改变了。” 淡泊亲情痴迷光彩的事业   笔者问罗斯:“为何把自己工作机构起名为四川农村发展组织?”罗斯说: “要不是亲眼所见,我很难相信中国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是那么大,这种差距震撼 了我。为了研究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并走向文明,我想尽我所能帮助四川农村脱 贫致富。”   罗斯,1968年出生在英国格鲁盎特市,父亲曾在中国杭州一家外资电力 工程公司从事技术工作,她多次随父亲来到中国。罗斯回忆说,她曾在四川农村 看见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背着一筐鸡蛋在泥泞的山路上行走,脚下一滑,人和 蛋倒在泥潭里仰天大哭的一幕;还有,山里孩子读不起书,光着脚在山坡放牛 羊,这些促使她回国读大学时选择了社会发展学专业,并暗下决心毕业后去中国 四川从事扶贫事业。   1996年,已掌握中文的罗斯获得了社会发展学硕士学位,她毅然放弃了 在国内谋取高薪的机会,在父母的支持下,相约男友理查德一起来到中国四川, 走进了彝、藏、汉族杂居的省级贫困县汉源。   为了自己痴迷的事业,罗斯再三拒绝了理查德的求婚,最终和深爱着她的理 查德分手了。理查德走的那天,罗斯把他送了很远很远直到看不见理查德的背 影,随后罗斯又大步走向她放心不下的穷山村。   不过,罗斯和理查德至今仍保持着一种朋友般的情谊,理查德仍利用自己工 作之便,全力帮助罗斯募集资金,推荐人员。 当代雷锋播撒罗斯精神   当初,很多人怀疑这位黄头发、蓝眼睛的“洋小姐”能在这大山里干出啥名 堂来?但当看到罗斯真的为彝家山寨办了一件件实事后,老乡们对罗斯的崇敬之 情油然而生,老远看见她就会亲切地喊:“罗斯小姐好!”罗斯总是笑着回应: “OK!”一次,当罗斯在一个最偏远的村子住了7天办完事离村时,村民们燃 放鞭炮,夹道欢送她,罗斯感动得哭了起来,她在日记中写道:“这样纯朴的乡 民,我该怎么回报?”   罗斯淡泊了大洋彼岸的亲情,却在异国深山结下了真挚的友情。   在罗斯扶贫事迹的感召下,“四川农村发展组织”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, 除了国内有罗斯父母和几位学友外,先后有英国的魏友敦、阿丹先生,美国的马 克先生、范心蕾女士,加拿大的凯琳小姐和汉源当地的郭玉梅小姐,都先后与罗 斯一起,倾心扶助汉源贫困山区人民。   罗斯的扶贫之路已有6个年头,与刚到汉源时相比,罗斯脸上被强烈的紫外 线和山风弄黑了许多,略显苍老。罗斯却说:“我的目的是要让那些贫困山区的 孩子能够读上书,让大山里的村民走向富裕,让这里的荒山能够变成森林……到 那时,我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四川,离开中国。”   1999年,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,作为有突出贡献的 在华100名外国专家之一,刚满30岁的罗斯姑娘应邀登上天安门,参加了国 庆大典。朱镕基总理在亲切接见罗斯时对她说:“你是传播中英友谊的美丽使 者,一朵美丽的英格兰玫瑰。”   今年3月15日,汉源县人民政府在向罗斯颁发“卓越贡献奖”大会上,倡 导全县国家公务员学习“罗斯精神”。